索引号: 677928070/2020-00107 | 发布机构: 宝鸡港务区管理委员会 |
生成日期: 2020-11-10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正式公布。“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着重办好哪些事?来看梳理→
科技创新
2.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
3.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
4.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5.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
6.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
7.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
8.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扩大科研自主权;
产业升级
13.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14.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
15.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
16.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
17.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
18.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19.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建设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
23.完善节假日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
24.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水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推进重大科研设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公共卫生应急保障、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送电输气、沿边沿江沿海交通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
深化改革
27.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28.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
乡村振兴
33.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缩小土地征收范围;
34.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
35.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
区域发展
39.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文化建设 绿色发展
51.加强黑土地保护,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
对外开放
提高收入水平
56.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
57.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58.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59.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63.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
64.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65.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
66.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67.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
68.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
69.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70.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71.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
72.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73.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74.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
75.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81.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
82.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83.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84.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
85.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
86.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87.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